×

搜索

搜索站內資源

孩子被吼時為什麼不說話?不是在反省自己的錯,背后的隱情你有必要知道

小酱 2022/06/15

曾有家長這樣說過自己有娃后的脾氣,從前他是一個和別人吵架,都沒有情緒波動的人,但有了孩子后,他總是 忍不住生氣想要罵人。

孩子惹父母生氣的原因不一定是淘氣,可能是動作比較慢 笨手笨腳,或是成績不理想,也可能只是吃了一口家長不允許的小零食。

家長借著管教的理由,對孩子說出各種各樣的教導,進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,就會變成了 諷刺、大吼和責罵,加大聲音提高音調。

那麼面對父母的大吼、責罵時,孩子都有怎樣的反應呢?部分孩子會頂嘴、狡辯幾句,但大部分孩子是 沉默不語,低著頭,默默掉著眼淚,沒有要任何反駁。

這樣的孩子是什麼心理?難道他們只是單純的怕父母或 承認自己做錯事了嗎?其實未必。被父母大吼,被父母責罵時選擇沉默的孩子,是有家長不知道的心理活動。

女兒的小學同學彥彥是媽媽眼中的「問題」孩子,每天從清晨上學開始吼孩子,晚上放學后還會各種吼,一直到睡覺前孩子都會被媽媽批評。

就連早上大家一起等校車時,彥彥的媽媽也會忍不住 吐槽自己的兒子有多麼不好管,多麼不聽話。聽到這種言論時,孩子連頭都不抬在一邊站著。

旁邊另一位家長表示,男孩兒還是很聽話的,不像自己家的孩子, 說他一句能有十句話反駁。

那麼在你看來,被父母喊時選擇沉默和選擇頂嘴反駁的孩子,哪種狀態更好一些?這就需要家長了解沉默的孩子有哪些心理活動。

實際上,沉默的孩子更不好管,存在的問題更多,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就懂了。

被父母吼時沉默的孩子,內心往往是不服氣的

孩子不反駁,不代表他真的認同父母的話,那些反駁的孩子可以 為自己辯護,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,這樣父母就能從交談中得知孩子 內心的信息。

但面對沉默的孩子,家長們只能 猜測,誤以為孩子聽進去了自己的話,其實孩子只是 害怕父母的大吼行為,心思沒在如何改正錯誤這方面。

年齡和體型的巨大差距,讓孩子不敢反駁

說到孩子怕父母,是有一定時間限制的。因為害怕父母而選擇沉默的孩子,往往年齡比較小,他們的身材和力氣遠不及父母,因此他們不知如何反駁也不敢反駁,怕因此受到更大的傷害。

但父母不要以為孩子永遠不會反駁,當孩子漸漸變得有力量,身高長起來,便 不再甘于被父母責罵、大吼,孩子的忍耐也是有限的。

孩子沒有安全感,變得敏感,自卑

孩子無條件愛著父母,但他多次被父母打好用語言攻擊時,便會 在心里把自己否定,變得敏感脆弱男生自卑心理,與此同時,他也想用這種方式來 討好父母。

孩子只是看上去沒有什麼反應,實際上是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,和 應對父母給他帶來的傷害。

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,這種激動的情緒讓家長很累,讓孩子很受傷。若想改變這個情況,家長需要調節自己的心態。

首先別用大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行為、每個孩子都是跌倒中堅強,在失敗中成長。適當 適應孩子的節奏,當大人情緒就太焦慮,就會減少對孩子大吼的情況。

其次,低聲溝通更能拉近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,高分貝音量和刺耳的言語會拉開孩子與父母的親密感,家長試著 放低說話音量,就會發現孩子更愿意傾聽。

最后,不冤枉孩子,家長也要學會道歉。有時候孩子沉默是因為委屈,家長在批評孩子前一定要弄清事實的真相。如果家長分析錯誤,或是沒忍住吼了孩子,那麼事后也要主動找孩子和好。

語言是有溫度和力量的,家長的大吼和責罵,無 疑像拳頭一樣重重打在了孩子身上,語言暴力傷了孩子的心。
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