柔嘉公主摩挲著手中冰涼的玉璽,唇角勾起一抹嘲諷的笑意,道:「證據?無權無勢之人,才講證據,有權有勢之人,只講順心意,所謂的證據,都可以捏造。看到皇叔凱旋歸來,我就知道之前的一切謀劃,都功虧一簣了。」
身世的差別
作為一個皇帝,昭明帝并不算風流多情,膝下只有三子一女。三個兒子的母族都十分的尊貴。長子劉琛生母是徐皇后,徐皇后家世顯赫,父親是三朝元老,母親也是出自世家大族的大家閨秀。二皇子劉瑜和三皇子劉瑾是雙生子,母親是武將之后。
唯獨大公主劉皎出身最為低微,母親只是皇帝還是太子時期的一個宮人。杏兒雖然是一個宮人,但是當時還是太子的昭明帝是真心的喜歡她。也許是太后也看出了這份喜歡,帶著毒酒毒死了杏兒。而當時只有三歲的柔嘉公主,親眼目睹了母親的死。母親臨死前只求太后,能夠放過皎皎。
後來昭明帝娶正妻,昭明帝將年幼的女兒交給了鎮國長公主撫養。
實力
昭明帝的四個孩子中,最優秀的應該就是柔嘉公主了吧。大皇子劉琛雖然純良,但是算不上多聰慧,能力算不上多出眾,又過于驕傲,不過勝在一個心性純良。二皇子劉瑜雖然比大皇子聰慧,但是一直教唆弟弟劉瑾和劉琛相斗。劉瑜比劉衍聰慧,但是心中并沒有親情。把一母同胞的弟弟只當做一把刀,這樣的人并不適合做皇帝。
而三皇子劉瑾就更不用多說了,就是哥哥手中的一把刀。
反觀柔嘉公主呢,她在幫助貧困百姓,救助災民,她在民間培養自己的勢力。柔嘉公主十歲那年就修建濟善堂,收留孤寡老幼。她在民間被稱為神女,雖然她有自己的野心,但是又有多少人因為她的善舉,得到更好的結局了呢。
陳國世家問題嚴重,而柔嘉公主也早就準備好了解決的辦法。她早就利用濟善堂培養出了一批。
在沈驚鴻將世家的人拉下馬后,立馬就有自己的人能夠頂上去。先不評判這些人的好壞,至少給了平民一個機會。
為了登上皇位,柔嘉公主不惜和北涼合作。但是她并沒有為了權勢而賣國,而是早就準備好了解決的辦法。雖然那個方法過于的殘忍,但是又怎麼不會一次性就打怕了北涼這個小國家呢。
劉琛也對世家不滿,也直接對世家下手了,但是他卻沒有想好解決的方案。就算沒有柔嘉公主,劉琛的位置也是坐不穩的。世家注定是要反擊的,而他當時并不具備面對世家發難的能力。但是經歷過柔嘉的事件,劉琛成長了很多。
再加上當時朝中的很多世家大臣,勸柔嘉公主南逃。他們算是全體被劉琛抓住了小辮子,所以后面的路自然就好走了。
親情
柔嘉公主其實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,她讓沈驚鴻換了劉衍的毒酒,解決了劉衍身上的毒。她知道這個皇叔不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,但是她還是對她留情了。昭明帝身體不好,柔嘉公主這些年一直在幫他找尋良醫,最后還把父親的尸首偷了出來。她不想要她的父親留在那座冷冰冰的皇宮之中。她將父母葬在了一起。
在最后勝券在握的時候,看到撫養她長大的鎮國長公主過來,她直接放棄了抵抗。因為她不想要傷害到她最在意的人。
寫在最后
「我為什麼不能當女帝?就因為我母親出身卑賤,就因為我是個女子嗎?除此之外,我哪里不如劉琛劉瑜了?父皇說疼我,卻從未想過將皇位傳給我,陳國是有女帝,但除非沒有皇子,便輪不到皇女,我身為長女,生母卑下,縱然才能在三個弟弟之上,想坐上這個位置,還是比別人要難千倍百倍!我以為皇姑祖你和別人不一樣,你會明白我的。」柔嘉公主看向慕灼華,「至少,你該明白的,我對你維護有加,就是因為你和我最是相似,我們同樣出身艱難,卻同樣不甘于任人擺布。」
柔嘉公主輸了,輸在了她女子的身份上,輸在了她的背景上。
如果不是雙方對立,慕灼華和柔嘉公主應該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。她們都是為了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的人。因為同為女子,柔嘉公主也幫了慕灼華很多。
但是為了那個位置,柔嘉公主也做錯了很多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