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搜索

搜索站內資源

有3種父母老了以後,大多都要看孩子的臉色行事,願你不在其中

安妮 2022/09/14

古人有「父為子綱」的說法,父親和兒子雖然是親人,但是也有森嚴的等級制度, 父親就是高高在上的大家長,對孩子有著絕對的權威。

時代在變化,現在我們講究要建立 平等民主的親子關係,要像對待朋友一樣尊重、理解孩子。也有的家長說,應該嚴厲地管教孩子,教育孩子這件事情,有人做得很好,但是也 有些家長就比較失敗,最後 落得看孩子臉色行事的下場

霖霖才3歲,可是他就是家裡的小皇帝。爺爺奶奶平時負責在家裡做飯和帶孩子,家裡的一切都是圍繞孩子來轉的。孩子3歲了,在家裡他說要吃什麼飯,奶奶就要做什麼飯。出去玩,他說讓爺爺背著,爺爺就得背著他走,抱著都不行。

才幾歲的孩子, 他的臉色就是家裡的「晴雨錶」。只要是霖霖一不高興,爺爺奶奶就慌了神,想盡辦法哄著孩子開心,這哪裡是孩子,分明就是家裡的「小祖宗」。父母給了孩子一切,卻到頭來落得個看孩子臉色行事,這是何其悲哀。

現實裡,有很多這樣的父母,大抵可以分為三種

第一種:孩子被寵壞,從小就指揮家長。

孩子少,是現在很多父母和長輩寵愛孩子的原因。孩子是家裡的小公主、小皇帝,他們想要什麼,只需要一個眼色,家長就趕緊地去辦了。就像電視劇《虎媽貓爸》裡演得一樣,孫女就像指揮僕人一樣指揮自己的爺爺奶奶。

孩子如果一直這樣下去,估計家長就要一輩子都看孩子的臉色過日子了,因為他已經習慣了唯我獨尊的生活方式,更不懂得怎麼尊重長輩。

第二種:父母不學習,孩子的知識水準在不斷提高。

也有的父母不會溺愛孩子,他們對待孩子還是有一定的權威的。但是,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,孩子的知識、見識都在不斷提高,父母的認知水準已經跟不上孩子發展的眼光了。

比如,有的孩子上國中、高中了,自我意識不斷增長,家長想要用原來的方式教育孩子,孩子就會有一點叛逆。

孩子5歲的時候,我們說你趕緊睡覺,他可能很聽話就去睡覺了。但是,孩子15歲的時候,我們說:「你趕緊去睡覺吧!」孩子就會反駁說:「現在睡覺,我還有很多作業沒寫呢,你可真囉嗦!」

孩子懂得越來越多,我們知道得越來越少。孩子會覺得父母越來越落伍,不願意和父母好好交流溝通。

第三種:當父母年紀大了,在孩子面前開始變得小心翼翼。

有一個很殘酷的現實,那就是一個人的家庭地位,和他的勞動能力是有著密切關係的。當孩子小的時候,他們完全要依賴我們生活,這時候很多父母對孩子是比較有權威的。因為孩子不聽話,我們有實力去懲罰他。孩子依靠父母生活,特別是家裡有幾個兄弟姐妹的孩子,很多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護, 討好父母、看父母臉色過日子的孩子也是有的

當父母老了,失去了勞動能力,這樣的狀況也許就會反轉。父母需要孩子們的照顧生活,為了家庭的和諧,對孩子會有很大態度上的轉變,有的年輕的時候非常獨斷專行,現在反而變得和藹平和了許多。有的父母以前對孩子不好,現在也變得看子女的臉色過日子了。

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,就看孩子臉色過日子,這是不正確的教育方式,影響孩子將來的發展。父母老了看孩子的臉色過日子,那晚年生活肯定是不會幸福的。所以,不管什麼時候,親子關係的培養,也是家庭教育的重點。

1、父母給孩子陪伴和關愛,但是不能溺愛。

孩子尊敬父母,孝順父母,都是源于孩子和父母有深厚的感情。我們陪伴孩子長大,孩子贍養父母終老,都是因為親情和愛,還有自己的責任。

所以,父母從小和孩子建立情感上的依賴,培養深厚的感情非常重要。如果孩子和父母沒有感情,單憑責任感,相處的可能就不會很融洽。

2、父母給孩子自由空間和時間,給孩子自主的權利。

父母把孩子看得太死,管得太嚴也是不太好的。當孩子逐漸長大,就會變得比較叛逆,總是想著掙脫父母的束縛,所以有的青春期孩子非常叛逆,一不高興就甩臉子、發脾氣。孩子應該有一部分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,他們有學習的權利,也有休閒娛樂的權利,父母不要把他看得成沒有思想的學習機器來控制。

3、父母培養孩子優秀的質量和健康的心理。

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,讓孩子從心裡佩服、尊重。父母用自己的言行引導孩子,讓他們成為善良、正直的人,孩子也會擁有比較健康的心理狀態,親子關係也會比較融洽。

人之初,性本善,性相近,習相遠。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土壤,父母給孩子適度的愛,正確的引導,就能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