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可能就是全身心地付出養出的孩子竟然是個「白眼狼」。這種無可奈何的心寒應該只有做父母的懂。小孩子常見的三個特征,如果有的話就要重視起來,家長們開始適當調整自己的教育環境,正確引導及時挽救。
1、沉溺于游戲的孩子
大部分在網絡世界無法自拔的孩子,多數是因為在現實社會的身心陪伴,包括親情、友情。這一類家長,首先應多花時間陪伴孩子,滿足孩子對于家庭的依賴及關懷,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,感受家庭的溫暖。其次就是規劃好游戲與其他的時間分配,做好時間規劃。最后就是父母們應該以身作則,盡量少在孩子面前 「專心 」玩手機。
2、缺乏責任與擔當
我和我愛人一直都覺得:孝順的基礎源自責任與擔當。如果一個沒有責任心,遇事習慣性選擇逃的人,那麼他能孝順的幾率幾乎為零。
上個月我有個小學同學與老婆失婚了,他老婆跟我說得最多的就是他總喜歡逃避事情,沒有擔當與責任,和他一起生活簡直就是折磨。就連自己的兒子住院,他都不肯出錢出力,依然選擇出遠門謀生,就這一次的行為成為了他們失婚的導火索。如此環境下養出的男孩子,自然會受影響。看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品德,無責任與擔當的人不受社會待見,即使有孝心也沒有孝力!
3、 大脾氣帶(暴)力傾向
我表哥就是典型例子,他從小就不令人省心,上學(打)架便是家常便飯。別人好心給他提建議,他不接受就算了還總是喜歡(暴)力解決問題,老師找他談話為什麼老(打)架,他隨口答應「我爸說的,多管閑事就該(打)」!
說到我舅舅也是個(暴)脾氣,吸 煙 酗 酒。每當喝得爛醉回家就是拿我舅媽耍酒 瘋,也就是長期目睹父親的行為,才變得如此(暴)力。
有相關的心理研究提示,幼年時的孩子的自我意識及判斷力尚未建成,他們一般會依據模仿周圍人的言行舉止來搭建自己的「意識雛形」。而這個被模仿者大多數是父母。當發現孩子大脾氣時,首先要從父母身上改變,慢慢地滲透給孩子,才能達到對孩子的糾正作用。
總言之,父母對于孩子的愛是無私的。即使孩子變得怎樣父母都會愛,但是請父母們正確愛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