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搜索

搜索站內資源

孩子過于懂事、聽話和乖巧,不一定是「好事」

安妮 2022/08/30

現代社會中,能夠有較好發展的人,大部分都是情商和智商兼備的人。

一個人的情商高低,往往在其童年時期就能看出來。不過在對于情商的問題上,有些家長存在著一定的誤區。他們常常只是用孩子是否懂事,來衡量孩子情商的高低。

這些家長的思想是存在著一定誤區的,并不是孩子所有的「懂事」行為,都是高情商的表現。 孩子有這三種「懂事」的行為,暗示著孩子長大后情商會低。要是孩子有了這三種行為的話,家長們要重視起來,別不當回事,任由其發展。

第一個表現就是過分的謙讓。

家長們往往在看到孩子有過分謙讓的表現,認為是孩子情商高的體現,其實并不是,過分謙讓的表現在家可能還好,但是到了社會上就容易吃虧。

如果孩子過分謙讓的話,社會上的大多數人,會覺得這個孩子老實, 因為本來就是他自己的東西,為什麼還要謙讓給別人呢?長此以往,孩子不僅得不到應有的尊重,反而容易吃虧,孩子在長期吃虧的情況下,也容易產生自我否定的心理。

第二個表現是太過老實聽話。

大部分的家長都喜歡老實聽話的孩子,尤其是自己孩子要是老實聽話的話,他們不僅喜歡還會十分高興。但是 孩子要是太過老實的話,也不是好事,因為大多數太過老實聽話的孩子,性格往往都是十分內向的,內向的孩子由于自身性格的原因,見到其他人往往是不會打招呼的。

不僅不打招呼,說話還支支吾吾的。

孩子的這種表現,要是一直伴隨著孩子長大的話,是很難有較好的發展的。因為上了社會之后,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和其他人打交道。人與人打交道,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交流。 如果和其他人之間的交流,都不是十分順暢的話,其他人是很難喜歡這樣的人的。不喜歡自然也就不會得到一定的重視,事業發展自然也不會多好。

第三個表現是不敢反抗父母。

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敢反抗自己是個懂事的表現,也會因為自己有個乖寶寶而高興。在孩子有這個表現的時候,家長不僅不能開心,反而要引起重視了。 敢于質疑和否定父母的孩子,并不一定是壞孩子,不敢反抗父母的孩子,并不是一定就是好孩子。

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?這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,父母的教育方式并不都是對的, 適當地反抗一下,也是孩子有主見的表現,而不敢反抗父母的孩子,可能在家的時候,在父母的保護之下,顯現不出來問題。

但是到了社會上,沒有了父母的保護,加上從小形成不敢反抗的習慣,使得孩子會在受到別人欺負時不敢吭聲, 別人見孩子不敢反抗,就會選擇老是欺負孩子,孩子長期受到欺負的話,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是十分不利的。

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,才能培養出情商高的孩子呢?

針對于孩子有過分謙讓表現的話,家長要給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,原本就是屬于自己的東西,都沒必要謙讓出去,而不屬于自己的東西,如果孩子十分想要的話,要教導孩子,必須通過正當的方式去爭取。

孩子有太過老實聽話的表現,家長要教會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情緒,而且還要教育孩子, 在遇到熟悉的人,都要主動地打招呼,顯得自己有禮貌,不能讓孩子只會聽父母的話。

對于孩子不敢反抗父母的表現,這一點家長要在自己的教育方式上有所改變,改變以往嚴格的表現,需要跟孩子說,家長是允許孩子適當的反抗自己的。

所以說,讓孩子有一定的主見,這樣的教育才對孩子有益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