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寶貝,作業寫完了嗎」「……」「媽媽,我想吃東西」「媽媽,我想喝水」「媽媽……」
每次孩子「 拖延癥」, 磨磨蹭蹭不想寫作業的時候,都要深呼吸再深呼吸,默念「親生的,親生的」,很多父母都深陷娃娃們寫作業拖拉磨蹭之苦……想做一個稱職的家長咋就這麼難???
現在的 孩子教育問題越來越考驗家長,尤其是陪孩子寫作業,對家長的耐心非常有挑戰性。
小學低年級的孩子,通常是沒有時間觀念,活潑好動喜歡一切有趣的東西,注意力不集中,而且,每個孩子天性不同,能力不同,對待不同作業的態度也就不同。
現在很多的孩子是家長越催,孩子越磨蹭拖拉,下面叫你們這5招,專治孩子磨蹭拖拉。
1.提供安靜、簡潔的作業環境
注意力集中是高效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基礎保障。孩子完成作業時,至少有一個獨立的空間,書房最好。書桌保持簡潔,桌面不要有過多的文具,不能擺放與作業無關的書籍、玩具、手機等,以免干擾孩子注意力。 孩子作業時,家人也要有基本的配合。不能頻繁出入孩子書房,不能制造噪音,更不能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看電視,大聲說話。
2.一起制定作業計劃
孩子拖拉,效率低,是因為沒有計劃和安排。在作業開始之前,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作業計劃,作業分幾個部分完成,每完成一個部分的時間節點是什麼,都要有明確規定。需要注意的是,作業完成的時間點, 家長可以引導,但是必須由孩子說出來,得到孩子的認同,這樣才更有利于孩子執行計劃。
3.建立規則
孩子完成作業的過程中,要輔助一些規則。首先,作業中孩子如果遇到難題,一定不能網絡查詢,網絡信息太多太雜,必定會干擾孩子的注意力,查詢要放到最后。其次,作業間隔的休息,孩子不能看電視,玩手機、玩pad等。一方面,這些東西難以讓大腦得到真正的休息;另一方面,孩子極易融入到另一個場景中,難以自拔,拖延休息時間不說,也不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。
4.不陪伴,不督促
現在有太多家長,孩子做作業,她盯著,這實際上是非常有害的。因為家長的陪伴和督促,孩子自身失去了緊迫性和主動意識,孩子的角色認知發生模糊,他們會認為寫作業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,還是父母的事情,一切等著父母安排督促,只要沒聽見怒吼聲,孩子就不動。
孩子寫作業的時候,請父母不要陪伴、不要督促。把他們放在書房里,規定好完成作業的時間點就好了。如果時間終止,孩子還沒有完成作業,把孩子作業收起來,不允許做了。讓孩子看電視,也不允許做了,想做也不讓做。
當然,父母這樣子做,必然有一個后果,那就是到學校后,老師肯定會批評孩子,而且會找父母的麻煩(提前給學校老師打好招呼就沒事了)。對,我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。家長嚴格規定作業時間,孩子如果拖拉,就不能完成作業,不能完成作業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,在雙面夾擊下, 孩子就形成提高效率的內動力和緊迫性,就會主動提高作業效率。
5.給孩子自由
孩子拖拉磨蹭,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:沒有嘗到高效完成作業的好處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,如果完成了作業,剩下的時間都是孩子的,他們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。這種有條件的自由,是非常好的激勵方法。很多家長看不得孩子休息,孩子一休息,就心神不寧,怕孩子落后了。當孩子發現,不管如何快速完成作業,都不能休息的時候,干脆就磨洋工,拖拉就是必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