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搜索

搜索站內資源

孩子放學后,家長做好「3問」和「3不問」,這麼做對孩子有幫助

安妮 2022/09/09

孩子上學了,家長看不到孩子在學校里發生的一切,所以孩子放學后,家長特別好奇地想問問題,一個個問題接踵而來,如果遇到愛說話的孩子還好,他很愿意回答,但孩子不想說,家長反復的問,會讓孩子出現厭煩情緒。

也有的家長平常上班比較忙,下班比較累,沒有精力管孩子,看著孩子一切安好便安心了,這麼做也不對,學會和孩子溝通,并且在放學后溝通對孩子更有幫助。

孩子放學后,和孩子正確溝通,可以引導孩子獨立思考。因為家長提出問題后,孩子可以回憶學校里發生的事情,這個過程就是在思考,所以對孩子獨立思考有幫助。

孩子放學后,和孩子正確溝通,可以培養孩子的反思習慣。當家長在提問題的時候,孩子大腦中會浮現出學校里發生的各種事情,那麼也會將自己有所疑問的事情說出來,這樣的話,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析,從而培養孩子的反思習慣。

和孩子溝通有好處,所以孩子放學后,家長一定要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交流,再忙都要這麼做!

那麼家長們到底要怎麼做,才能了解到一些孩子在校的情況呢?其實懂得正確的溝通方式很重要,該說什麼,不該說什麼,要明白。

孩子放學后,家長做好「3問」和「3不問」,這麼做對孩子有幫助!

先說說「3不問」

一、中午的飯菜好吃嗎?吃飽了嗎?

這個問題看似關心孩子,實際上對孩子一點幫助也沒有,如果孩子說不好吃,沒吃飽,家長只會呵斥孩子下次好好吃,或者同情一下孩子,還能做什麼呢?

再加上孩子既然上學了,有了自理能力,沒吃飽會主動報告老師,不會讓自己挨餓。不過太小的小班孩子除外,一般都會吃不飽,因為他們剛入園比較焦慮,不會好好吃飯,因此吃不飽。

而且每天問這個問題,孩子會反感,有的家長還不好好說話,更讓孩子受不了,從而出現焦慮,排斥去上學。

二、今天有沒有同學欺負你?

這是很多家長常常會問的問題,生怕孩子受欺負不告訴家長,看著這麼問沒有問題,其實這麼問并不好,孩子總像一個受害者,久而久之,孩子會習慣性地向家長訴苦,沒有解決事情的能力,真的成為被欺負的對象。而且孩子可能還不能正確理解欺負這個詞,比如有時候孩子和同學鬧別扭了,正好家長這麼一問,孩子會覺得自己受到了欺負。

三、今天乖乖聽老師的話了嗎?

許多父母很喜歡對孩子說聽話,雖然孩子乖巧確實很好,但每件事都聽老師的也未必好,經常這樣孩子會變得沒有主見,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。而且老師說的話不一定都是對的,萬一因為服從老師,孩子受到傷害就不好了,所以一味地強調孩子不是聽老師話沒有好處。

這3個問題不能問,那麼該怎麼問呢?其實家長可以這麼問可能會更好!

再說說「3問」

1、有沒有需要我幫忙的事情?

這麼問,可以試探孩子的想法,也能增加孩子和家長之前的親子關系,孩子感受到了家長的關心,如果真有心事,孩子會主動說出來,而不是藏在心里。若是受委屈了,家長可以多了解一些,幫忙解決或者開導,若是遇到難題了,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的答案,讓孩子慢慢學會如何解決問題。

2、老師教了什麼,可以教教媽媽/爸爸嗎?

孩子太小的話,回家后很容易忘記學校里發生的事情,如果太直接去問,「告訴媽媽老師教了什麼,有沒有唱歌或者跳舞?」孩子很有可能回答不知道,而換個說法,老師教了什麼?可以教教媽媽嗎?孩子會把自己當成小老師,很認真地回憶并傳達出來一些信息。這麼做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,還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,更喜歡學習。

說到這里想到我家孩子,我給她在學校報了舞蹈班,回家后我對孩子說可不可以跳給媽媽看,孩子只說忘記了太難了,后來我換了一種問法:媽媽不會跳舞,你能教教媽媽怎麼跳嗎?我也好想學老師教的舞蹈。說完后,孩子開始慢慢回憶,做出了舞蹈手勢,還像一個小老師一樣教我,我又對孩子說:下次老師教舞蹈認真記住哦,回家了再給媽媽教。孩子聽后連連點頭。

3、今天有有趣的事情發生嗎?

其實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,了解孩子在校發生的情況,如果孩子和其他孩子發生矛盾了,孩子說著有趣的事時,會一并將這個矛盾說給家人聽,比直接問有沒有被欺負要好得多。家長可以試試。
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