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,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自欺欺人地忽略了這一點,當我們在大聲斥責孩子的時候,實際上也是家長自身的教育出現了疏漏。
每一個孩子的出生都是一片空白,單純如白紙的他們也根本就不懂得世間險惡,更不知道何為對錯,在成長路上所遇到的一切對錯和抉擇都和家長的教育息息相關。
也就是說,當孩子出現教育問題的時候家長一定要事先自查,只有家長自己把自身做好盡善盡美,鏡子里才會展現滿意的姿容,如果孩子犯錯了、家長一定要學會自查。
如何自查?家長可參考以下幾種情節:
如果孩子沒有自信,可能是你給孩子的建議太多、他們失去了自立
如果孩子在平時的成長當中表現得非常膽小,做事情也總是馬馬虎虎,甚至連走路都慢悠悠地拖拉磨嘰,這些除了孩子本身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成長習慣之外,也是孩子缺乏自信的基礎表現。
而孩子缺乏自信,通常都是家長平時給的建議太多他們失去了成長當中的自立,生活當中也過度依賴父母導致自己缺乏實踐的經驗和成就感,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適當地給孩子創造獨立的空間,讓他們盡可能地多一些實踐以此來找到存在的價值和勞作的成就感。
如果孩子沒主見,可能是你在公眾場合批評了孩子,孩子泄氣、自尊心受挫
自信和主見就相當于孩子的德才、二者之間缺一不可,如果孩子有自信沒主見,那麼孩子在一些事情的選擇方面往往錯失很多機會,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,越是有主見的孩子他們在一些機會面前往往能發揮出優點,當機立斷的性格會讓他們擁有更多、也體驗更多。
如果孩子沒有主見,可能是家長在公眾場合經常批評了孩子,當孩子的自尊心受挫之后,他們就會懷疑自身的能力從而不敢輕易做決定,這個時候家長就要自檢,如果自己曾在某些公眾場合批評了孩子,那麼就要及時跟孩子道歉并通過孩子的某些優點鼓勵他們自信積極。
如果孩子撒謊了,可能是孩子曾經撒謊時你無動于衷、促就了他的謊言成性
撒謊在日常生活當中,不管是成年人、還是小孩無法完全杜絕,但是對于撒謊很多父母是不允許出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,在他們看來「小的時候喜歡撒謊,長大后就會出現更多難以控制的行為」。
幫助孩子養成誠實守信的習慣是好事,但如果孩子撒謊我們也不要暴跳如雷,孩子撒謊很有可能是曾經的某些謊言被家長默許了,也有可能是家長經常對孩子食言、沒有做好表率,以至于孩子近墨者黑促就了謊言成性,這個時候想要改掉孩子的撒謊家長首先就要做好誠實守信,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他們養成更多良好的習慣。
如果孩子什麼事都不告訴你,可能是曾經你給的語言打擊太多
生活當中我們還經常會遇到一些家長,他們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對自己「隱形」,生活中不管遇到大事小事都不和父母溝通、親子關系疏遠又難以親近,這個時候我們先不要去抱怨孩子自身的問題,首先要弄清楚親子關系糟糕的背后究竟有沒有自己的因素。
很明顯,如果孩子什麼事都不告訴你,那就說明家長一開始就沒有和孩子之間創造良好的溝通環境,我們可以回想一下之前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有沒有語言打擊:
「你怎麼還不起床,遲到罰站丟了嗎?」
「我怎麼生了你這個沒出息的東西」
「真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才能給我爭口氣」
「一天到晚就知道做什麼事情都磨嘰,以后該怎辦呀」
…
以上種種都是對孩子語言打擊的典型話術,對孩子語言打擊過多,他們當然會對家長有所保留、甚至是反射性地疏遠,如果家長想要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,那麼家長首先就要改掉自己對孩子語言打擊的習慣,生活當中多發現他們的優點并加以鼓勵,你會發現孩子和自己的分享會越來越多。
如果孩子總打擾你、故意做錯事,可能是你的陪伴太少、沒有質量感,他們在尋求關注
在親子關系的相處矛盾里,一般有兩種情況讓家長們甚是頭痛,除了疏遠的親子關系之外,孩子總是打擾故意做錯事也讓家長們很是無助,比如在家辦公的時候孩子總是在身邊如蒼蠅一樣搗亂、故意做錯事,這個時候家長狂躁想要發脾氣,實際上其本身的原因還是在于我們對孩子的陪伴太少,沒有質量的陪伴都會讓孩子們尋求關注。
而孩子們尋求父母關注最簡單的方法莫過于不斷制造麻煩,只有在麻煩上身的時候家長才會集中注意力對孩子的批評責罵,孩子制造麻煩說明他們想要尋求關注,這是好事、說明他們還沒有疏遠的無助,家長也不要覺得麻煩,如果孩子總是打擾你、故意做錯事,家長就要耐心去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需求,不要怒氣不止地對孩子嚷嚷,這樣只會讓親子關系變得越來越疏遠。
靜下心來問問孩子:
「你需要什麼」
「有什麼需要我幫助的嗎?」
「你可以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情嗎?」
「 我很想幫幫你、但你需要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情。」
…
每一份耐心關切的背后都有孩子想要分享熱情,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,如果孩子犯錯了、家長在責備前認真自查,也相信每一份認真對待的背后都有一份甘甜的收獲!
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