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古以來便有「嚴是愛,寬是害」之說,到目前為止,父母對小孩子的教育仍然是嚴苛的,每當孩子犯一點兒小錯,父母都會對其又吼又罵。父母都覺得,當兇完孩子之后孩子就會變得乖巧懂事,兇孩子是教育孩子的不二法則。但父母們可能不知道,孩子的性格會在一次次被兇之后而慢慢變化。
寶媽群里一位寶媽分享了她的故事:有一次她的閨蜜來她家里玩,女兒莉莉在屋里不停的跑鬧,這位寶媽覺得很麻煩便吼了莉莉一頓,吼完之后莉莉確實安靜了,也變乖了。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她跟莉莉在床上躺著,莉莉輾轉反側一直睡不著,她便問莉莉是不是不舒服。
莉莉小聲的問她,如果我犯了錯誤,你會不會不要我呢?這位寶媽覺得非常納悶,她覺得她對莉莉一直特別好,莉莉怎麼會有這種想法。回想起白天兇莉莉的場景,這位寶媽覺得非常懊惱,她摸著莉莉的頭告訴莉莉:媽媽不會不要你的,媽媽會永遠愛你。莉莉在她的臉上親了一下,很快便睡著了。 那麼經常吼孩子究竟會對孩子造成哪些不好的影響呢?
1.破壞親子關系
雖然孩子還小,但是孩子在四歲左右便已經開始明白事理。如果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,教育孩子是理所當然,但也不支持大吼大叫;如果孩子沒有犯原則性錯誤而去兇孩子,反而會激發孩子的反抗意識,他們甚至會覺得自己是父母的「出氣筒」,父母不尊重他們。
所以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唯一的后果便是破壞親子關系,當親子關系破裂后,家長再想修復親子關系便很困難了,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。
2.容易讓孩子也養成暴 / 脾氣
細心觀察會發現脾氣暴 / 躁、愛撒潑的孩子,一般他們的父母脾氣也很暴 / 躁。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,如果父母動不動就對孩子大吼大叫,在這種環境下孩子便會潛移默化受到父母的影響而形成暴脾氣。眾所周知,暴 / 脾氣不但影響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,對于孩子的人際交往也有極大壞處。
3.使孩子養成討好型性格
一般孩子在犯錯后,內心都會特別惶恐,在被父母劈頭蓋臉罵一頓之后,孩子們更是不知所措,在這時候唯一降低父母威懾的方法便是笑臉相迎。所以說,在這種環境下生活的孩子從小便承受著恐懼與害怕,強迫自己去討好父母,慢慢的他們會變得像溫順的羔羊,從而養成討好型性格。
人之初,性本善。每一個孩子小時候都是一張白紙,等待著家庭的熏陶與社會的培養,所以請各位父母用春風化雨般的愛去教育孩子,給他們信心與希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