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孩子吃飯,相信很多家長都是一臉惆悵,可能會說:「孩子上幼兒園了還要喂飯」、「孩子這麼大了吃飯還掉飯」等等,總之就是孩子大了還不會自己好好吃飯,著實讓人頭疼。不知道你家孩子是什麼情況?
有許多家長在孩子較小的時候,總喜歡主動喂飯,并且認為自己吃飯這件事等孩子長大就會了,不需要那麼著急,現在多喂飯沒什麼,對孩子將來沒什麼影響。于是有人喂到孩子三歲,有人喂到孩子五歲。
不細想的話,好像這麼說有點道理,不管喂到幾歲,孩子最終都會自己吃飯,但這樣真的好嗎?
從小「被喂飯」和「自己吃」的孩子,長大后差距明顯,別大意了!快來看看都有什麼區別。
一、適應能力不同
從小自己吃飯的孩子,他的獨立能力比較好,即使沒有家長在身邊也能很快適應陌生的環境,那麼他的適應能力很強。
而小小被喂飯的孩子,他的獨立能力明顯差很多,因為長期喂飯,孩子變得非常依賴家長,喂了吃不喂不吃,那麼做別的事情也是如此,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。
這樣的孩子到了陌生的環境時,很難快速適應,還會出現哭鬧、害怕等情況。
二、對吃飯的興趣不同
從小自己吃飯的孩子,面對不同的飯菜,他都能認真地去吃,不管怎麼吃都會想辦法把自己吃飽,對吃飯這件事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。
而從小被喂飯的孩子,容易出現這不想吃那不想吃的情況,對吃飯這件事沒興趣。
這是因為從小喂飯會讓孩子失去主動接觸食物的機會,時間久了,對食物沒興趣,自然就吃不好,甚至會覺得吃飯是一種負擔,一到吃飯的時候就會表現出不開心,不管飯菜做得多香,孩子吃幾口就會慢慢失去興趣。
三、吃飯的能力不同
從小自己吃飯的孩子,他在吃飯時,手、眼、嘴可以協調的很好,每吃一口都會很精準,很少出現掉飯的情況,還會把飯吃得干干凈凈,也不會故意拖延時間,總能在規定的時間里把飯吃完。
而從小被喂飯的孩子,當自己吃的時候,他會經常出現掉飯嚴重、吃不干凈、故意拖延時間的情況,出現這些問題時,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看到都會抓狂。
四、專注力不同
從小自己吃飯的孩子,他在吃飯的時候,注意力幾乎都在吃飯這件事上,長期自己吃飯的話,孩子的專注力就比較好,對今后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。
而從小被喂飯的孩子,他的專注力就比較差。因為喂飯時,孩子沒什麼事情,只要飯一來嘴張開就好了,手、眼睛、大腦就閑置了,這時孩子就會這里看看,那里摸摸,思維很混亂,總之不關注吃飯這件事。
那麼長此以往,孩子的專注力就變差了,對今后學習沒好處。
五、孩子的發育不同
從小自己吃的孩子,多半長得很好,因為長期自己吃,他知道了自己該吃多少,也很少挑食,什麼都吃,所以好好吃飯可以助力成長,發育得很好。
而從小被喂飯的孩子,很可能出現個子長得慢等情況。喂飯時,家長只會喂多不喂少,生怕孩子沒吃好,而長期喂太多,會傷脾胃,影響消化吸收,成了惡性循環,從而影響生長發育。
綜合以上幾點不同,明顯得出一個結論:從小自己吃飯對孩子更好!家長們別再弄錯了。
如果你家孩子還比較小,請盡快鍛煉孩子自己吃,一般孩子長到八九個月的時候就可以鍛煉了。
一開始孩子不會用勺子,不會規矩吃飯,那麼可以允許孩子用手抓飯,也可以多做一些手指食物,讓孩子拿在手里去吃,慢慢地再鍛煉孩子用勺子吃飯,循序漸進地去改變,去規范孩子。
想讓孩子盡早學會自己吃飯,家長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,給他時間去學習,熬過了這個時間,孩子自然就會自己吃了,也會比別的孩子更優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