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和尚問小和尚:「如果你前進一步是死、后退一步則是亡,你會怎麼選擇?」
小和尚毫不猶豫地說:「我往旁邊去。」
老和尚欣慰的摸了摸胡子。
這就是逆向思維。
妍妍的寶寶今年5歲了,眼看就要上一年級了,在做數字排序題時,只會從1-10進行排序,倒著從10-1就排的亂七八糟,這可愁壞了妍妍。
寶寶天天今年上一年級,老師每天都會布置許多算術題,一般「3+8=?」這類的題,寶寶都能做對,但換成「?+8=11」,寶寶就懵了,不知道該怎麼算。
寶寶逆向思維如何,在學習中就能看得一清二楚,上面的這兩種情況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長沒有發現寶寶逆向思維比較弱,長此以往,不僅在學習上會遇到諸多負擔,在處理生活實際問題時,也會鉆牛角尖,陷入思維的死角。
什麼是逆向思維?
所謂逆向思維就是「反其道而思之」,不按正常的思維邏輯去走,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,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,樹立新思想,創立新形象。3-4歲的孩子大都處于直覺行動思維階段,往往都習慣沿著實物的正方向去思考問題,從已知推未知,但倒過來進行思考,從結論往回推,寶寶就很吃力了。
前蘇聯作家高爾基一針見血的說:懶于思索,不愿意鉆研和深入理解,自滿或滿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識,都是智力貧乏的原因。這種貧乏用一個詞來稱呼,就是「愚蠢」。
生活中,我們很容易就會陷入非A即B的思維死角,從而心情沮喪,限制我們向前的步伐但其實,遭遇兩難困境時不妨換個角度思考, 也許就會明白:路的旁邊還有橋,盡頭有山不妨繞山而行。
逆向思維對孩子未來發展多有裨益
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曾指出:完全按照邏輯方式進行思維,就好像是一把兩面都有利刃而沒有把柄的鋼刀,會割傷使用者的手。
逆向思維與一般思維不同之初就在于,逆向思維不囿于刻板印象,不因循守舊,能夠打破桎梏思維的條條框框,產生更加新穎,具有創造性的想法或者行動。幫助孩子訓練逆向性思維,可以大大促進孩子的自信心,甚至為孩子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。
1. 思維更加靈活,辦法更加多樣
「司馬光砸缸」的故事大家都有所耳聞。當有人落水,孩子最先想到的應該是先救人離水,但年齡尚小的司馬光,面對自己身高夠不到水缸,有來不及喊大人的窘境,并沒有按照常規「從內而外」的思維進行救人,而是果斷的用石頭將缸砸破,讓水流出,這才救起了小伙伴, 這就是所謂的「破缸理論」的逆向思維。
寶寶在具有逆向思維之后,面對兩難之境時,就不會一味的在二選一中進行抉擇,而是會跳出問題尋求更加完美的解決方案,同時,在以后的學習中,解題也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套路,而是能夠舉一反三,多方面進行思考。
2.性格更加開闊
嵐嵐發現自家寶寶特別愛鉆牛角尖,自己玩玩具都可能會把自己氣哭。一次,寶寶自己在玩一個「小豬佩奇」的玩偶,但一不小心,玩偶臉朝了地,只剩屁股,然后寶寶自己就在那兒使勁拍打玩偶屁股,好像能讓它轉過來似的,最好自己把自己給急哭了。其實,寶寶如果能從逆向的角度看問題。可能心情就不會如此糟糕,比如「小豬佩奇」的背面好軟活等等。很多寶寶陷入思維死角,鉆牛角尖時都會大哭不止,在以后面臨更加復雜的境地時,這種思維的桎梏可能會使他抑郁。因此,及時訓練寶寶的逆向思維,能使寶寶的心性更加開闊,視野也更加長遠。
從游戲開始訓練寶寶逆向思維
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敏捷的反應能力和良好的思維能力,小腦瓜聰明伶俐。對3-5歲的孩子進行逆向思維訓練,不宜采用難度過大的方法,一個輕松、有趣、愉快的游戲環境會更加吸引寶寶,讓他萌發思考的興趣,主動動手操作。這幾個超棒的逆向思維訓練游戲,寶媽一定要帶著寶寶一起玩哦!
一.起步階段:3-4歲
19世紀法國作家司湯達說:做一個杰出的人,光有一個合乎邏輯的頭腦是不夠的,人還要有一種強烈的氣質。這種氣質與逆向思維有很大關系,而它需要從小就開始訓練。
1.哭笑寶寶
小時候我們都會玩「石頭、剪刀、布」的游戲,寶媽平常也可以和寶寶一起玩哦,在玩的時候,我們可以對游戲做一些小小的改動,勝利的一方要做「哭」的表情,輸的一方則要做「笑」的表情,誰做錯了,可是會被淘汰的哦! 這個游戲通過反表情,讓寶寶在迅速反應中發展思維的逆向性和流暢性。
2.做反口令
這個游戲需要寶寶跟寶媽兩個人配合完成,寶寶要根據寶媽「口令」做出相反的動作,比如寶媽說「抬左腿」,寶寶就要抬右腿;寶媽說「摸眼睛」,孩子就得摸出眼睛之外的其他面部器官,比如耳朵;……總而言之,寶寶必須與你發出的指令「反著來」。如果他做錯了就算輸了 。這個游戲非常有助于訓練孩子思維的逆向性及思維的敏捷性。
二.關鍵階段:4-5歲
4-5歲的孩子圖像辨別以及語言應用都進入更加完善的階段,對這個階段的孩子進行逆向思維訓練,需要不斷豐富孩子的知識面,鍛煉他的語言能力,讓孩子學會從正反兩個方面思考問題。
1.說反義詞
這個游戲沒有時間地點的限制,可以隨時隨地的玩,再接寶寶放學的路上,寶媽可以在寶寶能力范圍之內說一些簡單的詞語,讓寶寶說出他的反義詞,比如你說「大人」,寶寶就要說「小孩」;你說「天上」,寶寶說「地下」。 這個小游戲不但可以積累孩子的詞匯量,還可以發展逆向思維的記憶力,鍛煉寶寶思維的敏捷性。
2.寶寶是個小法官
這個游戲趣味性很強,玩上癮的寶寶會一直想跟你玩兒。在游戲前,寶媽需準備3根粗細不同的小棒以及3根繩子,先將3根繩子分別在小棒上繞3圈,余下的繩子長短要相同。然后,讓孩子判斷一下,哪根繩子最長,哪根繩子最短。孩子猜出來以后,不管是對是錯,你都可以讓他親手操作一下。 這個小游戲非常不僅訓練了寶寶的逆向思維能力,還增加了空間感的訓練。
3.奇怪的時鐘
寶媽可以自制一個能夠撥動時針和分針的時鐘,再拿一面鏡子。寶寶看著鏡子,你拿著自制的時鐘站在他的身后,撥動時針和分針,讓孩子看著鏡子里時鐘的影像,說出是幾點鐘。鏡子中的景象與實景是相反的,寶寶伸出左手,鏡中的他則是伸出右手……這樣寶寶思維就會混亂,慢慢觀察才能發現異樣,這個游戲可以讓寶寶在認識時鐘的基礎上,鍛煉孩子的觀察能力以及逆向思維能力。
游戲雖簡單,對寶寶來說,這種游戲環境恰恰是逆向思維訓練的最佳方式,在無形與潛移默化中,寶寶的逆向思維能力就得到了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