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電視劇《長相思》,看原著《長相思》,為什麼喜歡夭璟CP?伊說說的答案是,小夭和涂山璟的相處讓我看到了經營愛情婚姻最好的模樣。
記得上一次討論這種讓人舒服的相處模式,是《一生一世》里的周生辰和時宜。
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,而能一直走下去的人,不僅僅是一個堅定的信念就能支撐一切,而是在這個信念背后還有思維認知和態度行為,決定了能不能走下去。
伊說說還想說一點,喜歡夭璟的人,可能是姐姐,也可能是妹妹,還可能是哥哥,也可能是弟弟,可能是已經步入婚姻,也可能還在戀愛,亦或者還沒有遇見愛情,也就是說喜歡是一個人的喜好偏愛,能夠代表一定的認知和思考,但是不能成為貼標簽的攻擊。
送給所有愛《長相思》的小伙伴,遠離消耗自己的一切,享受追劇看書的體驗。聊聊我在夭璟相處的模式看到了什麼?
涂山璟和小夭在一起的對話,會給人一種特別舒服的感受,拋開兩個人相愛的感情熱度,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本身溝通能力還是很強的,尤其是涂山璟。
小夭說話有口是心非的時候,但都是有誤會的時候,一旦誤會解開,她和涂山璟的溝通會順暢很多。
在船上的聚會,只剩涂山璟和小夭在船上,小夭問涂山璟,剛才你難受嗎?涂山璟說,我難受,看著豐隆殷勤地照顧你,我難受。小夭說,看到你難受,我倒是挺好受的。涂山璟說,看到你因為我難受而好受,我也很開心。
這段話看似兩個人像在說繞口令,其實是一種正向的溝通方式,就是可以向對方說出自己的感受,然后明白了對方的心意。
在涂山璟傀儡遇害的那晚,小夭見到涂山璟,主動解釋了不見涂山璟的原因。
小夭說,她不愿意見涂山璟,不是不想和涂山璟在一起,也不是因為心里有了別人,她只是覺得自己生氣了就要表達出來。
很多時候,我們認為自己的感受,對方應該知道的,或者能覺察到,尤其是在親密關系里,認為只有這樣才是真愛,才是懂得,才是理解。事實上,大多數情況下,自己的感受只有說出來,準確地表達出來,對方才能明白。
在人際溝通中,有一個溝通技巧是非暴力溝通。《非暴力溝通》這本書里詳細介紹了非暴力溝通的技巧要素,這是作者馬歇爾·盧森堡發現和提倡的一種高效溝通方式。
非暴力溝通分為四個要素,也是在表達的四個步驟,分別是觀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請求。
觀察是講述事實,不貼任何標簽和不帶任何情緒的描述;感受是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;需要是前面講述的事實和自己產生的感受,讓自己有什麼樣的需要;請求是向對方提出具體并且是正面積極的請求,就是我想要你做什麼,但是這里是請求,是商量,不是命令和要求。
也就是說,和對方溝通一件事情的時候,至少具備這四個要素,溝通會高效并且能化解各種沖突。
看似簡單的溝通技巧,在實操時候,會發現面對的問題很多,這背后還包含了自己強大的內心力量支撐,還有關系的坦誠和信任。
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找《非暴力溝通》這本書看一看,如果覺得太理論化,現實中講話并沒有這麼刻板的時候,也可以參照一下涂山璟和小夭的談話。
涂山璟和小夭都是界限感是很清晰的人,所以他們知道自己在親密關系里的需要,也很清楚界限在什麼地方。
在龍骨獄前的海灘上,是小夭恢復女兒身后,第一次和涂山璟的約會,小夭不明白涂山璟為什麼只是親她的額頭,因為涂山璟還不確定小夭是真的愛他這個人,還是因為可憐他才生出喜歡。
等到木樨園,涂山璟就很主動,因為這個時候他確定小夭愛的是他這個人,不是別的。
同樣,在船上的時候,小夭說,我愿意在意你,可我不樂意因為防風意映在意你。在小夭看來,她是因為愛涂山璟才會有各種情緒,而不是因為涂山璟身邊有其他女子,去做一些無謂的爭斗。如果這段關系需要她搶,而不是涂山璟給,小夭就會舍棄。
涂山璟對愛的要求,是真愛不是憐憫,小夭對愛的要求,是對方第一選擇是她。
很多人說小夭對涂山璟是養成系男友,也有人說涂山璟一直在治愈小夭。伊說說在追完劇和看完原著,最欣賞的一點就是,涂山璟和小夭的愛情是彼此成長的愛情,這是經營愛情婚姻,最好的循環模式。
涂山璟和小夭都是內心強大而美好的人,但是他們也有七情六欲,會有各種負面情緒,也會有無助迷茫的時候,但是他們都可以在對方最為低落的時候,成為對方的一束光。
相愛的人走進婚姻,在漫長的歲月里,比肩而立且并肩而行是最好的前行模式。誰都不可能是誰一輩子的領跑,誰也不可能依靠誰一輩子,不管是領跑還是依靠都不應該是固定模式,而是交互出現在兩個人身上。
只有這樣,親密關系里的兩個人才能同頻成長,誰也不會成為誰的負擔,共同成長彼此滋養,才能讓關系從種子生根發芽到破土而出成為參天大樹,才能一起抵達屬于兩人的幸福彼岸。
這便是伊說說喜歡涂山璟和小夭,喜歡夭璟CP的原因。專門寫這一篇,是為了給自己喜歡追的劇一個儀式感,算是《長相思》第一季的總結篇,還有幾個人物分析想在第二季播出的時候,再繼續寫這部劇的劇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