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搜索

搜索站內資源

幼兒園也有「規則」,老師不會明著告訴你,家長可別傻傻不知道

安妮 2022/08/16

現在的教育可以用「內卷」嚴重來形容,很多家長想盡辦法給孩子最好的教育,為的就是能夠「贏在起跑線上」,尤其是打基礎的階段更是尤為看重。

以前可能家長都將心思放在了上學以后,但是現在幼兒園階段家長也是十分重視, 想方設法給孩子挑選好的幼兒園和老師,希望能夠為上學打好基礎,從起點上就不落后。

看似是孩子們的樂園的幼兒園, 實際上也有很多不成文的「潛規則」,雖然老師從來不會明著告訴你,但都心知肚明, 如果家長不知道的話,很可能就會因為無知而吃虧。

幼兒園也有「潛規則」,老師不會明著告訴你,家長可別傻傻不知道

以前聽到「潛規則」一詞都是在職場里面, 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一些不成為的小規則,哪怕是全是小孩子的幼兒園,也會有很多的「潛規則」, 家長可別傻傻不知道,等踩了雷才發現就晚了。

首先就是家長和老師之間的地位問題, 很多家長認為幼師就是「保姆」,所以總是會有種高高在上的感覺,而且私立幼兒園又主打服務,這也無形之中給了家長「高傲」的底氣。

但是家長一定要認清幼師也是老師,同樣要承擔教學工作, 所以家長和老師相處要給予足夠的尊重,站在雙方平等的角度上去看待問題,不要太討好也不能居高臨下,這兩種行為都不是很討喜。

其次,被「溺愛」的孩子不討喜。現在家庭孩子比較少,都是「心尖寵」, 所以很多學生就會養成一些唯我獨尊的毛病,如果家長不及時糾正的話, 到了幼兒園里就會被老師和其他孩子所嫌棄。

同樣家長也不能因為溺愛而吹毛求疵,動不動就找其他小朋友麻煩或者是數落老師,雖然老師表面上不顯山不露水的, 但內心早已對孩子有了負面印象,所以家長不能因自己的教育方法錯誤而讓孩子受連累。

最后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差的學生,很容易面臨「適應難題」,老師總有顧及不到的時候,如果學生總是給老師添麻煩,老師心里也會覺得不舒服的, 所以家長要想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幼兒園生活,就要去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,同時讓孩子養成正確的社交習慣。

學前教育不容忽視,是學生教育啟蒙關鍵期,家長理應引起高度重視

可能在很多家長的印象里, 幼兒園就是培養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,最主要就是負責幫家長看孩子,但實際上并非如此, 現在幼兒園的功能可不局限于「托兒所」。

學前階段是學生啟蒙的關鍵期, 能夠順利度過學前階段,那麼在入學后就能夠更好更快地融入學習生活,所以家長不能忽視學前教育,更不能將幼兒園看成幫著看孩子的場所,正視幼兒園的地位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成長起來。

低年齡段學生在表達上會存在一定的缺陷, 那麼家長就應該積極和老師建立聯系,去掌握學生身上還有哪些需要去強化的地方,和老師共同解決學生的問題。

當然學前階段不只是學生需要調整狀態,轉變思想, 家長也要和學生一起去成長進步,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表率,只有在家長的引導和老師的幫忙下,才能讓學前教育發揮最大的作用。

剛上幼兒園的孩子,需要一定的適應期,這期間家長要做的有很多

很多學生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會有各種不適應,那麼家長不能因為心疼就讓孩子「拿捏」了,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,保持平常心去看待學生的情緒起伏,去引導學生意識到上幼兒園的好處,慢慢讓其適應上學的生活。

家長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, 每天花一些時間去詢問在學校都學了什麼、遇到了哪些困難等等,這樣能夠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, 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做好處理。

學生的適應能力還是比較強的, 那麼家長就要耐住性子,不要急于求成,配合老師一起去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, 孩子表現好了就積極表揚,對于錯誤也不能得過且過,及時糾正和引導,當然要注意方式方法,不要太過嚴厲苛刻,以免讓孩子產生抗拒心理。

【筆者寄語】幼兒園看似挺輕松的, 但是作為重要的啟蒙階段,對學生成長的影響還是很深遠的,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,提前做好一些準備, 了解幼兒園里的「潛規則」和引導策略,幫助學生去適應新環境,從自理能力到社交能力各方面進行提升,為入學打下良好的基礎。

今日話題:你覺得幼兒園里還有哪些不成文的「潛規則」?
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