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上學之后,需要學習各類不同的課程,這些課程中有的靠理解,有的靠記憶。
準確地說,不管什麼課程, 如果孩子能夠有比較強大的記憶力,那麼在學習上都會輕松很多。但是如何才能讓孩子成為記憶高手,則會困擾很多家長。
我們會發現即便是同一個老師教出的孩子,在學習成績上也會有明顯的不同。這和孩子的努力有關,同時也和孩子的記憶力有關,記憶力強大的孩子,他們能夠很快接受老師講授的知識,而且會一直保存在腦海里,很長時間都不會忘記,最終成為自己的記憶。
但有的孩子記憶力相對較差,為什麼會有如此的不同呢?
1、注意力不集中
有些孩子雖然看起來人坐在課堂上,但其實心早就飛到了課堂之外。他們很難做到全神貫注的聽老師講課,自然也就無法有好的記憶力。
2、缺乏學習興趣
我們都知道興趣才是最大的老師,如果一個孩子對學習已經失去了興趣,那麼他們自然不會把精力放在學習之上,自然也就無法記住老師說的內容。
3、不懂得記憶規律
我們會發現那些記憶力強的孩子,很多時候都不是死記硬背,而是善于發現記憶中的規律,因為只有找到規律才能夠更好的記憶,否則只是徒勞。
孩子的記憶力是可以通過后天培養的,如果想讓孩子成為記憶高手,那麼這8種方法相信能夠助孩子一臂之力。
1、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
如果孩子對學習沒有任何的興趣,那麼在主觀上自然就會排斥學習,這時孩子會把學習看作一種負擔,甚至是讓自己厭煩的事情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對于老師在課堂上的正常講課,孩子都很難做到認真聽講,不管是出于何種原因,他們對知識的記憶力都是極為有限的。所以只有讓孩子真正對學習感興趣,才能讓孩子充分發揮他們的記憶能力,才能讓孩子主觀上接受記憶培養。
2、明白復習的重要性
如今很多老師都會布置復習作業,但是有很多孩子卻又會忽略這項作業。著名的艾賓浩斯實驗證明了人們對一件事情的遺忘時間是非常快的, 所以對于孩子而言,如果當天學的課程沒有及時復習,那麼第2天再回憶時就會發現有很大程度都已經遺忘。所以只有孩子能夠做到第一時間復習,并且反復復習,才能夠讓知識真正的化為自己所有。
3、大聲的朗讀
孩子在大聲朗讀的過程中,他們的肌肉會有緊張感,從而有利于肌肉記憶的形成。同時孩子大腦內視覺區也會產生興奮,從而讓大腦的記憶板塊能夠得到活躍,讓孩子能夠擁有更多的長期記憶。
4、讓孩子學會理解
很多孩子在背書的時候,會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,這自然能夠讓孩子在短期內表現出比較良好的記憶能力,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,孩子的記憶力會逐漸減弱。只有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記憶,才能夠讓記憶一直留在孩子的大腦里,真正成為孩子的財富。
5、善于通過找規律進行記憶
正如很多記憶高手所說的那樣,記憶其實是有方法的,是有技巧的。所以對于孩子而言,如何學會找到記憶的規律顯得尤為重要,這就要求孩子學會觀察和總結,這樣才有可能讓記憶變得更有效率。有研究表明,越善于回憶的人,越能夠擁有更牢固的記憶。
6、學會對記憶歸類
孩子的學習是辛苦的,因為他們經常要面臨非常繁瑣的內容,這些內容不僅量大,而且呈現出碎片化的狀態,往往讓孩子覺得非常煩躁,一時間不知道應該如何處理。這時父母就應該幫助孩子對記憶碎片進行分類,然后對分類后的碎片再進行整合記憶,自然就會輕松很多。
7、注重孩子的營養
孩子的記憶力好壞和他們攝入的飲食也有著一定的關系,就如人們經常所說的吃腦補腦一樣,有些食物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們的記憶力,比如芝麻,核桃以及魚類和一些富含dha的食物。多吃一些補腦健腦的食物,不僅能夠讓孩子更健康,也能讓孩子更聰明。
8、心理上盡量平和
孩子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,記憶力會表現的更強,所以父母不要給予孩子太大的壓力,不要讓孩子接觸過于焦慮以及疲乏的狀態,這樣反而對提高孩子的記憶力不利。保持一顆平常心,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和耐心,讓孩子對自己產生自信,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,這必然能夠讓孩子的記憶力在無形中得到提升。